在 “买 u 卖 u” 的交易链条中,诈骗资金的流入往往具有隐蔽性。不法分子通过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骗取资金后,会寻找 “币商” 或普通交易者兑换 USDT,将赃款转化为虚拟货币洗白。当你在非正规平台或私下交易中 “卖 u” 时,对方支付的资金可能正是这些诈骗所得。一旦接收,你的银行账户就成了赃款流转的一环,即便毫不知情,也可能被警方认定为 “帮信罪”(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)或涉嫌洗钱,面临账户冻结、传唤调查甚至刑事处罚。近期案例显示,某用户在微信群私下出售 1 万元 USDT,接收对方转账后次日,银行卡被冻结,经查该笔资金来自诈骗案件,用户虽未被刑事追责,但账户冻结长达 6 个月,影响正常生活。
交易渠道的不规范加剧了风险。正规加密货币交易所对用户实行严格的实名认证和反洗钱审查,但部分人为追求高溢价或规避监管,选择在 Telegram、微信群等社交平台私下交易,或使用无资质的 “野鸡平台”。这些渠道缺乏资金来源审核机制,对方可能使用多个 “卡农”(贩卖银行卡的人)账户分散转账,资金链路混乱,极易混入诈骗款项。更有甚者,不法分子会以 “高价收 u” 为诱饵,诱导交易者先转币后付款,完成诈骗后拉黑失联,导致交易者既损失 USDT,又可能因之前的交易收到诈骗钱而被牵连。
法律层面,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活动,“买 u 卖 u” 本身就属于非法金融行为。根据《刑法》和《反洗钱法》,明知是诈骗、赌博等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,为其掩饰、隐瞒来源和性质的,将构成洗钱罪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即使主观上 “不明知”,但若交易时未履行核实资金来源的义务,如频繁与陌生账户交易、接受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转账等,也可能因 “放任风险” 被认定为 “帮信罪”,面临法律制裁。
资金安全更是难以保障。一旦银行卡因接收诈骗钱被冻结,解冻流程复杂且耗时。警方需核查资金链路,确认账户所有人非涉案人员后才可能解冻,期间无法支取账户内资金,若账户内有自有资金,也会被一并冻结。部分案例中,用户因账户冻结导致房贷、车贷逾期,造成征信污点。此外,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若交易中遭遇对方 “跑单”“冻卡”,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追回损失,只能自行承担后果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