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浪潮下,虚拟货币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概念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但在我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处于严格监管之下,一旦涉及违法,警方必将依法采取行动。
自 2021 年起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明确,虚拟货币不具备与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,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、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,均被严厉禁止。这意味着,无论是个人私下交易,还是搭建平台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,都触碰了法律红线。
从执法案例来看,警方打击虚拟货币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持续加大。2024 年,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破获利用投资虚拟货币 USDT 洗钱诈骗系列案件,打掉犯罪团伙 1 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 15 人,涉案资金达 3500 多万元。诈骗团伙通过诱导受害人在指定虚拟数字平台使用虚拟货币充值,再利用 “背包客” 线下交易现金与虚拟货币,完成洗钱操作,最终难逃警方的追捕。
在江苏镇江,警方侦破一起虚拟币传销案,涉案金额超 1 亿元。犯罪团伙以传销模式运作虚拟币交易所项目,开发 APP 吸引会员用虚拟货币购买虚拟代币并质押获取收益,通过发展下线获取更多奖励。这类案件中,犯罪团伙利用虚拟货币的隐蔽性和炒作特性,大肆敛财,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。最终,涉案嫌疑人纷纷落网,主犯即使潜逃境外,也在警方的不懈追捕和劝投下归国自首并被判刑。
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、匿名化等特点,虽为其交易增添神秘色彩,却也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温床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诈骗、非法集资、洗钱等活动。在投资诈骗中,骗子常以虚拟货币投资稳赚不赔为诱饵,诱导受害人在虚假 APP 上投入资金,最终血本无归;非法集资案件里,犯罪分子打着虚拟货币创新旗号,吸引公众投资,实则将资金据为己有。而在洗钱环节,虚拟货币交易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完成,资金流向难以追踪,被不法分子用于掩盖非法所得。
若个人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,不仅面临资产损失风险,还可能因交易行为违法而承担法律后果。若明知他人利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,仍为其提供帮助,如提供交易账户、协助转移资金等,同样会触犯法律。
我国警方在打击虚拟货币违法犯罪方面,构建了全方位监测预警机制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公安、网信等多部门,通过线上监控、线下摸排、资金监测等手段,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进行共享和交叉验证,一旦发现违法线索,便迅速核查处置。
搞虚拟货币若涉及非法金融活动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,警方必定会依法抓捕涉案人员。虚拟货币市场风险丛生,投资者应认清其本质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避免陷入法律风险与财产损失的困境。若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,共同维护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