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安全、快速、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。

24h 交易量
$8.5B
用户
15M+
币种
1000+

通缩币有哪些:机制与代表币种解析

通缩币是指通过特定机制减少流通供应量的加密货币,其设计初衷是通过稀缺性提升价值,目前市场上已有多款具有代表性的通缩币,各自凭借独特的通缩逻辑吸引关注。

比特币(BTC)作为加密货币的开山鼻祖,自带通缩属性。其总量固定为 2100 万枚,随着挖矿进度推进,新币产出量每 4 年减半。2024 年减半后,区块奖励从 6.25 枚降至 3.125 枚,意味着流通量增长速度持续放缓,最终将在 2140 年达到总量上限。这种 “总量恒定 + 逐步减产” 的机制,让比特币成为天然的通缩资产,也使其在长期发展中展现出抗通胀特性,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 “数字黄金”。

以太坊(ETH)在 2022 年 “合并” 升级后,从工作量证明(PoW)转向权益证明(PoS),引入了通缩机制。升级后,区块奖励大幅减少,同时新增 “燃烧” 机制 —— 每笔交易的部分 Gas 费会被永久销毁。当以太坊网络活跃度较高时,销毁的 ETH 数量可能超过新发行的数量,形成 “通缩周期”。例如 2023 年某时段,以太坊单日销毁量达 1.2 万枚,流通量短暂下降,这种 “动态调节” 的通缩模式,让以太坊在维持网络安全的同时,增强了代币的稀缺性。

柴犬币(SHIB)则通过主动销毁机制实现通缩。项目方会定期将一定数量的 SHIB 转入不可逆转的黑洞地址(私钥永久丢失),直接减少流通量。截至 2024 年,已有超过 40% 的 SHIB 被销毁,且社区持续推动 “燃烧计划”,用户可通过交易、参与生态活动等方式触发代币销毁。此外,SHIB 的智能合约中设有 “反射机制”,每笔交易的 2% 会按持有比例返还给持有者,3% 用于销毁,既激励长期持有,又加速通缩进程。

币安币(BNB)的通缩逻辑与平台发展深度绑定。币安每季度会用利润的 20% 回购 BNB 并销毁,直至总量从 2 亿枚缩减至 1 亿枚。截至 2024 年,BNB 已完成 23 次销毁,累计销毁超 4800 万枚,且销毁金额屡创新高。这种 “利润回购 + 销毁” 的模式,让 BNB 的通缩与平台业绩直接挂钩,随着币安生态的扩张,回购销毁的力度持续增强,为代币价值提供了较强支撑。

此外,还有像 SafeMoon 这样的小众通缩币,其每笔交易需缴纳 10% 的手续费,其中 5% 分配给持有者,5% 进入销毁池,通过高频交易持续减少流通量。但这类币种市值较低、流动性较差,通缩机制的实际效果往往被市场波动掩盖。

加密货币知识学院
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